隨著一聲哨響,“押加”運動員們四肢著地奮力向前爬行,紅色布帶被拉直、繃緊,短短22秒,勝負已揭曉。這樣的對抗是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云南代表隊押加項目運動員們每天訓練的常態。
“押加”比賽在藏族地區廣為流傳,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每逢節假日或農閑時,在牧場或田間,人們常常把背帶或腰帶連在一起,以游戲的形式練習或進行比賽。因為“押加”比賽的規則、設備較為簡單,又沒有年齡和性別的限制,使得這項活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在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押加”為表演項目,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被正式定為競賽項目
博魚boyu體育sports。因在比賽中2名比賽者脖套長綢,四肢著地,背向發力,其形如大象角力,故又稱大象拔河。

據悉,此次云南代表隊參加“押加”項目的運動員們在3月正式組隊,運動員是從省柔道隊和古典式摔跤隊里選拔出來的,包括漢族、彝族、白族運動員,年齡最小的19歲,最大的31歲。此次我省派出5名運動員參加55公斤級、61公斤級、68公斤級、76公斤級比賽。
運動員李碧濤以前是拳擊運動員,在全運會獲得過第三、全國冠軍的好成績,這次他參加76公斤的比賽,也是第一次參加“押加”比賽。今年3月以來,每天跑一二十公里是常態,他的體重從118公斤減到78公斤。在接下來距離比賽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他要將體重減到76公斤。
“這次是我們云南省第一次參加押加項目的比賽,為了在賽場上展現出最好的狀態,李碧濤和運動員一起每周一到周六都在訓練,幾乎都不休息。”云南代表隊“押加”項目總教練王錢林告訴記者,“目前,大家運動員整體競技狀態良好,隊員備戰訓練情緒高漲,期待能在民運會上和全國各地選手以‘技’交流。”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馬新煥